3月1日晚,获评“三秦楷模”的国家电网榆林供电公司退休干部张雷威从西安接受表彰归来。一进家门,他就忙不迭地整理文件、收拾行李,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回帮扶的村庄。老伴见状心疼地说:“你这两天路上跑得太多,身体哪能受得了,休息几天再去吧。”
“春时不等人,我要赶紧回到村里,可不敢耽误了春耕!”只在家中住了一宿,66岁的张雷威就赶回了米脂县沙家店镇李站村。
村民的信任不可辜负
张雷威与李站村之间有太多的故事。2014年至今,张雷威一直在这个偏远山村开展扶贫工作。这里是他驻村扶贫时间最久的地方。
张雷威此前先后在神木、佳县、吴堡等6个县(市、区)多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。这段历程,填满了他人生的14个春秋。
曾有人问张雷威,是什么支撑你一干扶贫工作就是20余年。他总是笑着回答:“其实也没啥,就是我期盼乡亲们都能早点过上好日子。他们对我那份深深的信任,我决不能辜负!”
这份信任来之不易。2000年,张雷威第一次在神木市(原神木县)西沟乡芹菜沟村驻村扶贫。直到现在,他还清楚地记得,刚进村时村民们那种不信任的眼神。甚至有些村干部还私下给他说:“只要能要来钱,你以后可以不用来。”
张雷威偏不。他把村里的一孔废弃窑洞收拾一下就住下了。经过一番考察,张雷威认为要想改变这个贫困村的落后面貌,必须从治理环境入手。于是,植树成了他带领村民干的第一件事。
谁料,村民集体植树那天遭遇了沙尘天气。“这树还栽不栽?”村民们聚在村委会议论纷纷。张雷威心想,扶贫干部必须要有过硬的作风,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,今后村民谁还信服你。他二话不说扛起一捆树苗就走进风沙里。在场的村民们看在眼里,佩服在心里,纷纷扛起树苗跟了上去……
自此,村民们逐渐将他当成自家人,有什么难事都愿意和他说,甚至婆媳矛盾、妯娌不和等事情也会找他帮忙解决。
女儿的嫁妆钱买了牛
初到李站村,张雷威同样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。
一到村里,张雷威就开始走访贫困户。经过实地调研找准了村里贫困落后的“病根子”后,他决定在村里推广养殖产业。
他按照贫困户劳动能力进行分类,劳动力强的家庭发展舍饲养羊,劳动力弱的家庭就发展养牛。村里的贫困户当年就见到了效益,而且收益逐年递增。
经过多年酝酿,2017年9月,张雷威带领村民成立了米脂县和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,办起了李站村第一家养牛场。当时,全村42户贫困群众和25户非贫困群众都领到了股权证,成为股东。
“合作社成立之初,资金不到位,老张看乡亲们情绪低落,就把给女儿置办嫁妆的十几万元垫付了买牛款,这才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。像这样的扶贫干部,咋能不让我们感动呢!”村民冯有飞说。
2018年年初,已经退休的张雷威,因超龄问题无法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继续从事扶贫工作。
这个消息一传到村里,村民们不答应了。“村里的养牛场刚有起色,张书记要是走了,今后养牛场谁来管呢,我们坚决不答应!”村民李凤成说起了当时的情况。
啥法子才能留住“老张”呢?村民们聚在一起一合计,决定全村人联名写请愿信,每户按上手印以表决心。这封按着67个红手印的请愿信,很快引起米脂县委、县政府领导的重视。县上专门派人联系有关部门以及张雷威所在单位。经过多次协商后,上级部门决定让他留下来继续开展扶贫工作。
就这样,张雷威以一名编外的驻村帮扶干部身份,又回到了李站村。
为村民勾勒发展新蓝图
“我真是没想到,乡亲们会用这种方式挽留我!现在我虽然年龄大了,但是只要能干得动,就决不辜负乡亲们对我的深情厚谊!”时至今日,说起当年联名请愿的事情,张雷威还是激动不已。
既然又回来了,就得干出新成效。在张雷威的努力下,村里的合作社很快步入了正轨,目前已发展关中秦川牛等4个品种102头。今年1月,合作社进行了首次分红,村民们数着手中的3000元分红款,一个个乐开了花。
据统计,李站村村民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,近年来已经累积到人均9万多元,加上村民其他各项收入,李站村实现了整体脱贫。
如今,依旧坚守在李站村的张雷威,又开始为村里谋划下一步发展计划,他要带着村民们绘制一幅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蓝图。
“现在各村的养殖合作社越来越多,只有质量更高的畜牧产品才能让村民们获得更大的收益。”说到发展计划,张雷威告诉记者,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了解到富硒农产品这一概念,就萌生了新的想法——将李站村打造成榆林首个“富硒生态村”。
“年前,我们就给村里购买了富硒功能肥料,村里也规划出一块好地用于种植富硒玉米。我们就是希望用富硒玉米和富硒秸秆喂牛,提升合作社的牛肉品质,增加产品附加值。”站在村头的田埂边,张雷威给记者讲述下一步发展规划的间隙,又去指导正在田间丈量富硒实验田的村干部。
春日的暖阳,照耀着生机勃勃的田野,忙碌的张雷威和村民们更加干劲十足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ONLINE SEARCH
在线搜索
Copyright © 2020 陕西有色万通建材有限公司
CONTACT INFORMATION
联系方式
FOLLOW US
关注我们